

下班回家的路上,我一直在思考:对于刚接触这个领域的朋友,用什么比喻才能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宿主表达蛋白的过程呢?
灵光一现,有了!
不同的宿主细胞,就像来自不同地区的人,各自说着独特的“方言”(即密码子使用偏好)。虽然大部分“语言”(遗传密码)是共通的,彼此能听懂,但总有一些特定的“词汇”或“说法”(稀有密码子),会让对方完全摸不着头脑。
想让宿主细胞忠实执行你的指令去表达蛋白,第一步就是要让它“听懂”——你必须用它能理解的“方言”(合适的密码子)来下达指令。经过密码子优化的基因,就好比内容本身没问题了。但如果你“态度”不好、“礼数”不周(表达载体设计不佳),宿主照样会“不理你”。这里的“态度”和“礼数”,指的就是基因“安置”的规范性,比如启动子的选择是否匹配,终止子、核糖体结合位点等表达元件(表达框)的搭配是否合理。
这些都安排妥当了,你还得提供“好酒好菜”(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)招待它,让它“吃好喝好”(营养充足),处于最舒适、最“愉悦”(生理状态最佳)的状态。
即使你前面都做到了,最终能否成功表达出理想的蛋白,还要看宿主细胞自身的“能力”(如代谢状态、折叠能力),以及目标蛋白本身的“性格”(如是否易聚集、是否对宿主有毒性等)。